RSV是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得到的病毒,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,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。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、肺病毒属的单股、负链RNA病毒。根据基因组序列RSV分为A、B两种亚型,两种亚型的毒株可同时引起传播感染,但一般只有一种亚型的毒株占主导地位。
RSV基因组结构为非节段性单股负链RNA,基因组全长约15.2kb,编码11个蛋白质[1]。
非结构蛋白:NS1、NS2;
核糖体蛋白:核衣壳蛋白N、磷蛋白P、M21、M22、多聚酶亚单位蛋白L;
包膜蛋白:黏附蛋白G、融合蛋白F、基质蛋白M、小疏水蛋白SH。
RSV的结构[2]
RSV主要蛋白
F蛋白为RSV表面的 I 型跨膜蛋白,包括N端裂解肽和C端锚区,它的前体为非活化的F0蛋白。F蛋白需要通过构象变化来介导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的融合,在宿主细胞膜锚定后,经氨基端糖基化修饰,F0前体被酪氨酸蛋白酶裂解成为由二硫键相连的F1、F2 两个亚单位,随后形成三聚体的发夹结构,促进两层膜融合。F1疏水性N端在介导融合中起重要的作用,而F2是决定RSV感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的唯一因素[3]。F蛋白既可诱导体液免疫,又可诱导细胞免疫,为T淋巴细胞的主要靶抗原[4]。
F蛋白广泛用于RSV诊断试剂研发中,国内外获批了大量检测试剂盒,检测方法包括胶体金法、磁微粒化学发光法、酶联免疫法、免疫荧光法等。全球进行中的RSV疫苗项目超过60种,类型覆盖弱毒疫苗、亚单位疫苗,病毒样颗粒疫苗等,但目前仍未有获得上市批准的RSV疫苗产品[5]。RSV疫苗开发靶点主要为F蛋白。目前也尚无RSV特效的治疗药物,正在研发的RSV抗病毒药物大多数是F蛋白抑制剂。
F蛋白
G和F蛋白是RSV膜表面2个重要的抗原蛋白。G蛋白主要负责与宿主细胞黏附。在RSV全基因组各编码蛋白序列中,G蛋白编码基因变异较大,A和B亚型原始毒株G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其同源性仅为53%[6],而RSV A/B亚型的 F蛋白均高度保守,其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于90%。与G蛋白相比,F蛋白无论在亚型间还是亚型内均具有较高的保守性,是目前诊断试剂、疫苗及其他治疗性药物研发的热点蛋白。
F蛋白
核衣壳蛋白N的功能为包裹病毒基因组,形成核蛋白复合体。F蛋白是RSV病毒表面的重要抗原决定簇,对免疫系统产生较强的刺激,相对于N蛋白更易于诱导产生免疫应答。有文献报道[7],Griffiths等人利用Quidel Sofia™检测平台以RSV N蛋白为检测靶点,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8.6%和93.9%,而使用BD Veritor™检测系统以F蛋白为靶点,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达到81.6%和99.1%。以F蛋白为靶点检测病毒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。
RSV抗原检测具有便携、快速、可实现床旁检测等优势。抗体原料是免疫学检测试剂的主要生物活性组分,靶标蛋白的选择直接影响检测结果。F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重要蛋白,基于它的免疫原性和高度保守性,其作为RSV病毒检测的靶标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。
华葵金配团队选择F蛋白作为靶标,推出的RSV F蛋白抗体在病毒检测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,特异性和灵敏度俱佳,对于RSV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。推荐配对如下:
[1]Canedo-Marroquin G, Acevedo-Acevedo O, Rey-Jurado E, et al. Modulation of host immunity by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virulence factors: a synergic inhibition of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[J].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, 2017, 7: 367.
[2]Hall CB.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parain fluenza virus. N Engl J Med. 2001, 344(25): 1917-28.
[3]Sun Z, Pan Y, Jiang S, et al.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Entry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F Protein. Viruses, 2013, 5(1), 211–225.
[4]张枫,谢正德. 呼吸道合胞病毒F基因及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[J]. 病毒学报, 2015, 31(2): 201-206.
[5]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,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,等.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, 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[J].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 2020, 035(004):P.241-250.
[6]Johnson P R, Spriggs M K, Olmsted R A, et al.The G glycopro-tein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es of subgroups A and B: extensive sequence divergence between antigenically related pro-teins[J]. Proc Natl Acad Sci USA, 1987, 84(16): 5625-5629.
[7]Griffiths C, Drews S J, Marchant D J.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: Infection, Detection, and New Op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[J].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, 2017, 30(1): 277-319.